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 5月—10月 |
11月—次年4月 |
|||
| 平均气温(℃) |
降水(mm) |
平均气温(℃) |
降水(mm) |
|
| 甲地 |
27 |
1650 |
25 |
22 |
| 乙地 |
27 |
890 |
26 |
77 |
两地纬度约在()
A.15°S—20°S之间B.15°N—20°N之间
B.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 A.平原 | B.盆地 |
| C.丘陵 | D.山地 |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如图中等压线为一闭合等压线的部分,则图示地区()
| A.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 | B.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 |
| C.可能有台风 | D.应该是亚洲高压中心 |
若此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则关于图中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正处于汛期 | B.冰期可能长达半年 |
| C.径流季节变化大 | D.为两岸的甜菜种植提供灌溉水源 |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与图中沙漠形成主导原因相同的地区是()
①阿拉伯半岛的沙漠②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沙漠
③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沙漠 ④塔里木盆地的沙漠
| A.①③ | B.①② |
| C.②④ | D.③④ |
图示季节,沿河流各段及周边区域地理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① ②河段正值丰水期 |
B.② ③河段水量减少 |
C.③ ④河段沿岸草木枯黄 |
D.④ ⑤河段森林茂密 |
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
|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
|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
|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
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
|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
下图是“2005—2010年省际人口迁出率、迁入率分布”,据图可知()
| A.贵州迁入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B.福建迁出率大于迁入率 |
| C.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 | D.安徽的人口机械增长为负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