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是:A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
(2)在地貌上,A处表现为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地貌上,B处表现为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该地寻找油气资源,应选择________处钻井;如果修建水库,应避开________构造,以防产生地震、渗漏等不良后果。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自北往南依次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2)亚洲地势,河流呈分布。
(3)乙国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其原因是
(4)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充分利用了河流的优势,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煤炭、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及有关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划分C、D两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
(2)甲地缺水,目前正在采取的开源措施是
(3)A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是,B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4)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建设的跨B、C、D三个地理区域的工程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原经济区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山西、河北、安徽、山东省部分地区的综合性经济区。今年正式被写进《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图。

(1)图中表示京九铁路的字母是
(2)中原经济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而河南省更被誉为“中原粮仓”的美称,试评价该省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3)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中原经济区发展的优势。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甲地等温线向北凸出的因素是,;请描述图中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分析丙地地形区形成的原因。
(3)请比较乙和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公报显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材料二:表
我国第四次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最多的五省区的部分人口数据表(单位:万人)


第四次人口普查
(1990年7月1日)
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0年11月1日)
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0年11月1日)
四川省人口
10722
8329
8042
河南省人口
8551
9256
9402
山东省人口
8439
9079
9579
江苏省人口
6706
7438
7866
广东省人口
6283
8462
10430


(1)造成我国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 B.迁移流动人口增加
C.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 D.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
(2)与其它几个人口大省相比,广东省人口数量变化有什么特点?请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以及对广东省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