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AIDS)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全球都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估计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人数将达到1000万,艾滋病已成为2l世纪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因此,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与艾滋病感染者相处,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生物学常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该病毒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②艾滋病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③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精液等途径传染,而不可以通过唾液、乳汁等途径传染
④为了更好的预防艾滋病,很多科研工作者正在研制艾滋病疫苗,以期使人们获得对艾滋病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⑤在日常生活中,对待艾滋病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爱。
⑥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粗糙脉孢菌的单倍体细胞中具有7条染色体。两个不同类型的粗糙脉孢菌A和a融合后成为二倍体,随即发生典型的减数分裂,紧接着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此过程最终形成的子细胞数及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A.8个、7条 B.8个、14条 C.4个、7条 D.4个、14条

影响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是()

A.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 B.亲本植株的生理状况
C.选择合适的花粉发育时期 D.材料的低温处理与接种密度

在月季花药培养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中,应选择哪个时期最易成活()

A.单核期前的花药 B.单核期后的花药
C.单核期花药 D.双核期

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正确描述是()

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 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
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 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

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先除去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这样洗得彻底
B.使发酵装置的温度维持在20℃左右最好
C.在发酵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
D.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