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巩属民为保伍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B.来食息官舍请息交以绝游
C.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D.巩负才名绝云气,负青天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援笔而成襟三江而带五湖
B.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农人告余以春及
C.使几察其出入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吝于改过耳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下列句子中,与“巩饮食冠裳之”中“裳”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B.而后乃今将图南
C.眄庭柯以怡颜
D.臣具以表闻

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⑥巩先期区处猝集

A.②④⑤  B.①④⑥ C.①②③ D.③⑤⑥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②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玺,太原左卫指挥同知也。成化初,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御黄河七墅。巡抚李侃荐于朝。阿鲁出延绥,命充游击将军赴援,战孤山堡,败之。寇再入,战漫天岭、刘宗坞及漫塔、水磨川,皆有功。进都指挥同知,充副总兵,镇守宁夏。九年以将才与周玉同荐。十二年擢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甘肃。
黄河以西,自庄浪抵肃州南山,其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所居也。洪武间,立石画界,约樵牧毋越疆。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玺请“复画疆域,召集诸番,谕以界石废,恐官军欺凌诸部,今复立之,听界外驻牧,互市则入关。如此,番人必命,可潜消他日忧”。帝称善,之。
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初,哈密为土鲁番所扰,使其将牙兰守之。都督罕慎寄居苦峪口,近赤斤、罕东,数相攻,罕慎势穷无援。朝议敕玺筑城苦峪,别立哈密卫以居之。玺遣谍者间牙兰。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十七年召集赤斤、罕东将士,犒以牛酒,令助罕慎。罕慎合二卫兵,夜袭哈密及刺木等八城,遂复其地,仍令罕慎居之。事闻,奖劳,赉金币。已,罕东入寇,玺御之,请兴师以讨。帝念其常助罕慎,第遣使责谕。明年,北寇杀哨卒,玺率参将李俊及赤斤兵击之于狼心山、黑河西,多所斩获。
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玺习韬略,谙文事,勇而有谋。廷臣多称之。在边二十余年,为番人所惮。弘治元年卒。赐祭葬,赠恤有加。(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鲁出延绥寇:侵犯
B.界外驻牧听:任凭
C.帝称善,之从:听从
D.玺御之却:后退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B.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C.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D.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玺是明朝军事将领,他熟悉韬略,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不断推荐、提拔,先后镇守山西、宁夏、甘肃等地区二十多年,番人十分畏惧他。
B.为消除可能产生的边患,王玺向朝廷建议在疆界重新立界石,然后召集诸番,告诉他们驻留放牧必须在界石外,互通贸易时则可入关。
C.成化十七年,王玺升为代理都督同知。当时,他以都督佥事的身份任总兵官,而另一将领鲁鉴以代理都督同知的身份为参将,他担心难以调度管束,便请求解除鲁鉴的兵权。
D.王玺召集、犒劳赤斤、罕东的将士,他们协助罕慎收复了哈密,捷报传到朝廷,朝廷给予王玺褒奖、赏赐,却没有提升他的官职,后经过他的申诉,朝廷任命他为都督同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人,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
(2) 玺遣谍者间牙兰,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刘辅,河间宗室人也。举孝廉,为襄贲令。上书言得失,召见,上美其材,擢为谏大夫。会成帝欲立赵婕妤为皇后,先下诏封婕妤父临为列侯。辅上书言:“臣闻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天之所违,必先降以灾变:此神明之征应,自然之占验也。昔武王、周公承顺天地,以飨鱼乌之瑞,然犹君臣祗惧,动色相戒,况于季世,不蒙继嗣之福,屡受威怒之异者乎!虽夙夜自责,改过易行,畏天命,念祖业,妙选有德之世,考卜窈窕之女,以承宗庙,顺神祇心,塞天下望,子孙之祥犹恐晚暮,今乃触情纵欲,倾于卑贱之女,欲以母天下,不畏于天,不愧于人,惑莫大焉。里语曰: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天人之所不予必有祸而无福市道皆共知之朝廷莫肯一言臣窃伤心。自念得以同姓拔擢,尸禄不忠,污辱谏争之官,不敢不尽死,唯陛下深察。”书奏,上怒,使侍御史收缚辅,系掖庭①秘狱,群臣莫知其故。
于是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俱上书曰:“臣闻明王垂宽容之听,崇谏争之官,广开忠直之路,不罪狂狷之言,然后百僚在位,竭忠尽谋,不惧后患,朝廷无谄谀之士,元首无失道之愆。窃见谏大夫刘辅,前以县令求见,擢为谏大夫,此其言必有卓诡切至,当圣心者,故得拔至于此。旬日之间,收下秘狱,臣等愚,以为辅幸得托公族之亲,在谏臣之列,新从下土来,未知朝廷体,独触忌讳,不足深过。小罪宜隐忍而已,如有大恶,宜暴治理官,与众共之。昔赵简子杀其大夫鸣犊,孔子临河而还。今天心未豫,灾异屡降,水旱迭臻,方当隆宽广问,褒直尽下之时也。而行惨急之诛于谏争之臣,震惊群下,失忠直心。假令辅不坐直言,所坐不著,天下不可户晓。同姓近臣本以言显,其于治亲养忠之义诚不宜幽囚于掖庭狱。公卿莫敢尽节正言,非所以昭虞舜之听,广德美之风也。臣等窃深伤之,唯陛下留神省察。”
上乃徙系辅共工狱,减死罪一等,论为鬼薪②。终于家。
(选自《汉书卷七十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
【注】①掖庭:宫中旁舍,宫女居住的地方。②鬼薪:秦汉时的一种徒刑,因最初为宗庙采薪而得名。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鱼乌之瑞 飨:享受
B.天下望 塞:满足
C.谏争之官 崇:崇拜
D.元首无失道之 愆:过失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畏天 而君幸赵王
B.惑莫大置杯则胶
C.此言必有卓诡切至 君知难也
D.上徙系辅共工狱使人复葺南阁子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辅谏言皇帝不该册封赵婕妤为皇后,情意恳切,说理清楚,但终因言辞激烈触怒了皇帝,被侍御史抓了起来。
B.辛庆忌等大臣都上书劝谏皇帝做一个明君,宽恕刘辅;皇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释放了刘辅,使其得以终老于家。
C.本文属于人物传记,篇幅短小,语句凝炼,选例典型,寥寥几笔就刻画了一个敢于直谏、不畏死亡的诤臣形象。
D.本文文风淳朴,构思巧妙,以语言描写为主,从正面侧面着笔刻画主要人物刘辅,显示了作者出色的语言功底。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天人之所不予必有祸而无福市道皆共知之朝廷莫肯一言臣窃伤心。
把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上书言得失,召见,上美其材,擢为谏大夫。
(2)公卿莫敢尽节正言,非所以昭虞舜之听,广德美之风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①,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②,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监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政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益尊于齐。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注:①庶孽:妾生的孩子,身份低微就像树的孽生一样。②表,是阳光下竖起的木杆,用来计算时间;漏是用来记时的铜壶,壶中蓄水,壶底穿一小孔,壶中立箭,箭杆上有刻度。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兵扞燕晋之师:军队
B.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之 害:谋害
C.枹鼓之急则忘其身援:操起,拿起
D.景公之患:担心,忧虑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景公召穰苴,语兵事 嬴而不助五国也
B.景公退穰苴,苴发疾死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久,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
D.以监军,可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的一组是()
①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 ② 穰苴则扑表决漏,入③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④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⑤晋师闻之,为罢去。 ⑥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A.① ② B.② ④ C.③ ⑤ D.④ 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穰苴足智多谋,文武双全,在齐国遭到晋燕两国入侵,而齐军又惨遭失败时,因晏婴的推荐,受命出征。
B.穰苴的地位卑贱,没有威望,他为树立威信诛杀国君宠臣庄贾,整饬军队,斩了皇帝说情使者的仆从,砍断了使者车子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C.穰苴整饬军队,和士卒同甘共苦,把属于自己的军资物品拿出来让士兵享用,和羸弱的士兵平分粮食,因此收深受士兵的爱戴,连生病的士兵也要求一同奔赴战场。
D.本文塑造了一位身负重任,治军严谨,与战士同甘苦的将领形象,穰苴在与庄贾的比照中,其形象就更鲜明生动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2)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3)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世以贷殖著姓。父守,身长九尺,容貌绝异,为人严毅,居家如官廷。初事刘歆,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曰:“今四方扰乱,新室且亡,汉当更兴。南阳宗室,独刘伯升兄弟泛爱容众,可与谋大事。”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通因具言谶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通曰:“已自有度矣。”因复备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
更始立,以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时,天下略定,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王莽篡汉,倾乱天下。通怀伊吕之谋,建造大策,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最高,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通素有消疾,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十八年卒,谥曰恭侯。
(节选自《后汉书·李通列传》,有删节)
①消疾:消渴病。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复言其计备:详细
B.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期:期限
C.通为卫尉征:征召
D.以宁平公主故重:加上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私常怀②句读不知
B.①新室亡②臣死不避
C.①通具言谶文事②相如持璧却立
D.①时视事②不赂者赂者丧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通“特见亲重”的一组是()
①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 ②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③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④以病上书乞身⑤通怀伊吕之谋,建造大策⑥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通的父亲李守担任王莽的宗卿师,家境富裕,在乡里称霸一方,因此李通不满足于做个小吏,就辞官回家。
B.下江和新市战事兴起,南阳动乱之际,李通和堂弟李轶一起商量着想和刘氏宗室中的刘伯升兄弟共议大事。
C.李通奉命拿着符节从长安回到荆州镇守时,娶了光武帝的妹妹刘伯姬做妻子,她就是宁平公主。
D.天下平定后,李通想辞官回家,侯霸等大臣认为天下安定了不能忘了危难关头的人,因此不同意他辞职。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中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
(2)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
(3)通素有消疾,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才也已。”(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孟子‘离娄下》)
[注]①中:合平中道的人.②养:教育,熏陶。③贤不肖之相去,其问不能以寸:意为贤能的人如果不教育、熏陶不贤能的人,那么就违背了中道,有伤德行,与不贤能的人强有什么区别了。
(1)请概况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