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调笑令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令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⑴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异同点。
⑵戴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青玉案
张榘【注】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张榘(jǔ),南宋人,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处于地位低下的职位。
前人评论“上阕‘羞涩’一语用得妙”,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
答:
结合下阕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
终南别业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这首诗五、六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后面习题。
木兰花
韦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至之语”,请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贺铸(宋)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上片前两句“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下片描写了词人消夏的哪些生活琐事?表达出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采桑女
唐彦谦①
春风吹蚕细如蚁, 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 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②当此时, 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 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①唐彦谦,唐末诗人。②初眠,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
“桑芽才努青鸦嘴”一句写景状物精细传神,试赏析。

诗人通过采桑女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试结合全诗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