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青玉案
张榘【注】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张榘(jǔ),南宋人,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处于地位低下的职位。
前人评论“上阕‘羞涩’一语用得妙”,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
答:                                                                       
结合下阕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7分)
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 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 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境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
B.颔联:诗人夜间隔窗听见竹动的声响,清晨推门一看,才发现满山已是皑皑白雪。
C.颈联:对雪展开铺写,从天空到地上,从深巷到广庭,立体描绘出素静的雪境。
D.尾联:由实入虚,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的怀想,表达诗人对袁安的关怀和敬仰之情。

清人沈德潜评价本诗颔联时说“咏雪之妙,全在上句‘隔牖’五字,不言雪全是雪声之神”,请结合本联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8分)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 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注] 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
②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
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
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仿佛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
D.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已做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请对这两句诗做简要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11分)
醉落魄
范成大
栖鸟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注] 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②绛河:天河。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夜晚,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一句写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下片“鬓丝撩乱纶巾折”一句,侧面写出了词人的形貌,其中 “撩乱”“折”又与前面“好风”“临风”相呼应。
D.词中花影、月色与音乐相映相衬,眼前景、耳边笙与词人心中的情相契相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8分)
自 叙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熟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的不满,也暗示出上句所写“病身”的原因。
B.颔联上下对仗,一取一舍,斩钉截铁,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闲逸生活的追求。
C.“不容真”三字揭示了志士仁人和黑暗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流露出悲愤之情。
D.本诗以议论为主,但议而不空,议论中突出了形象的特点,饱含着浓郁的感情。

你在这首诗中读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注]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