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0日上午10时,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今年两岸春节包机的相关事宜。大致上是这样的:航点方面,增加太原、长春、南宁、烟台4个航点作为两岸客运定期航班航点,从2010年春节期间开始执飞。至此,大陆通航台湾的城市将达到31个。台湾海峡隔开了两岸同胞,然而,“每逢佳节倍思亲”,浓浓的思乡情结,却使得台湾海峡又成为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每当传统节日来临,两岸政府都会极力为同胞相聚,回乡祭祖等人们提供包机服务。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1)上述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3)请简要说明传统文化对当代人们生活的影响。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党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党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
某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说明该省教育厅这一举措的合理性。
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
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
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导致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
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确定从2012年1月1日起,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改增试点。上海市服务业门类齐全,辐射作用明显,选择上海市先行试点,可以为在“十二五”期间将改革逐步推广到全国积累经验。试点的内容包括:在现行增值税17%和13%两档税率的基础上,新增设11%和6%两档低税率,交通运输业适用11%的税率,研发和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物流辅助和鉴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等。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政府为何要搞“营改增”改革试点?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2年,我国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