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同学搜集到以下历史资料:孙中山说:”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工业建设会趣旨》中指出:“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张謇指出:“借各股东资本之力,以成鄙人建设一新世界雏形之志。弃官从商,以实业救国。父实业,母教育。”他们由此得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 A.材料充分,理解正确,结论正确 | B.材料不充分,理解不正确,结论不正确 |
| C.材料充分,理解不正确,结论不正确 | D.材料不充分,理解正确,结论正确 |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弱,齐、晋、楚乃至吴、越等诸侯国争当“盟主”。获得盟主身份意味着( )
| A. |
拥有分封诸侯的权力 |
B. |
成为诸侯国的“大宗” |
| C. |
免除交纳贡赋的义务 |
D. |
取得号令各国的地位 |
如果在1930-2000年出版的国际图书中,分别检索“联合国”和“危机”,可得到两词出现频率的统计示意图。对下图反映的相关国际政治内容,理解最全面的是( )

| A. |
全球治理体系有待完善 |
B. |
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混乱 |
| C. |
原有国际机制失去作用 |
D. |
世界局势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加 |
中国古代新建王朝前期的统治者,面对经济残破、民不聊生,大多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等顺应民意的措施,由此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治世”,为后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上述措施与“治世”之间的关系,概括最准确的是( )
| A. |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
B. |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
| C.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D.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
1830-1896年美国生产1蒲小麦由3小时变为10分钟;1869年美国运输1蒲小麦到英国需37美分,1905年缩短到5美分。上述变化的主要物质支持是( )
| A. |
农业技术的进步 |
B. |
电力应用的普及 |
| C. |
生产工具的更新 |
D. |
劳动技术的提升 |
在实行等级制度的西方社会中,存在着多种法律体系,贵族领主、城市新贵、城市市民、宗教人士和非宗教人士以及男人和女人的基本权利皆有区别。下列各项中,从法律制度上对此做出根本性否定的是( )
| A. |
《查士丁尼法典》 |
B. |
《权利法案》 |
C. |
英国的《大宪章》 |
D. |
《人权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