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果晾置在空气中,过了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会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 A.漂白粉被氧化了 |
| B.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
| C.漂白粉跟空气中的 CO2反应充分,生成了较多量的 HClO |
| D.漂白粉溶液蒸发掉部分水,其浓度增大 |
下列对
H2(g)+
I2(g)===HI(g)ΔH=+26 kJ·mol-1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 mol氢气和1 mol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26 kJ的热量 |
| B.1个氢分子和1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吸收52 kJ的热量 |
| C.1 mol H2(g)与1 mol I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的HI气体需吸收52 kJ的热量 |
| D.1 mol H2(g)与1 mol I2(g)完全反应放出26 kJ的热量 |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 A.分子数 | B.原子个数 | C.物质的量 | D.物质的质量 |
绿色能源是指使用过程中不排放或排放极少污染物的能源,如一级能源中的水能、地热、天然气等;二级能源中电能、氢能等。下列能源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①太阳能 ②风能 ③石油 ④煤 ⑤潮汐能 ⑥木材
|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④⑤⑥ | D.①②⑤ |
下列图示与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的醋酸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 |
B.图乙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 (g)+ B (g) 3C (g)+D (s)的影响且甲的比乙的压强大 |
C.图丙表示可逆反应Fe3+(aq)+SCN—(aq) Fe(SCN)2+(aq)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 [Fe(SCN) 2+]与温度T的关系,反应处于D点时,一定有V(正)>V(逆) |
| D.图丁所示装置可证明溴与苯发生取代反应 |
下列关于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正确的是
| A.B的阳离子的氧化性比A的阳离子强,说明A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B元素强 |
| 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A原子失去的电子比B原子多,证明A的金属性一定比B强 |
| C.适量的Cl2通入FeI2溶液中可发生反应:3Cl2+6FeI2=2FeCl3+4FeI3 |
| D.一定量氯气通入30 mL 10.0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后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的溶液,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15<n<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