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豌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豌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②CD阶段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③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④“CD+DE”为一个细胞周期,等于17.3h
⑤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⑥BC阶段染色体和DNA分子都呈解旋状态
⑦在CD阶段细胞中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及着丝粒分裂的现象
A.二项 | B.三项 | C.四项 | D.五项 |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
禽流感是由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是一类对家禽和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①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
②在人体内使禽流感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③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④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⑤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禽流感病毒
⑥将患病的家禽深埋处理
A.①②③ | B.②⑤⑥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某种淋巴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该细胞解体死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
B.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浆细胞中也存在 |
C.穿孔素是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抗体 |
D.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要依赖膜的流动性 |
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实质的描述是
A.是仅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
B.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
C.温度、PH值等理化性质呈动态平衡 |
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可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
C.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
D.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