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 B.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
| C.海陆分布 |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
下图示意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
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 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 |
| C.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 | 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 |
下图为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
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冷锋过境 | B.暖锋过境 | C.气旋过境 | D.反气旋过境 |
读我国四座城市气温年较差和年降水量坐标图,回答1~2题。
一般年份,影响这四座城市所在区域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或灾害分别是
| A.a热量 b光照 c伏旱 d洪涝 |
| B.a水分 b春旱 c伏旱 d洪涝 |
| C.a热量 b春旱 c伏旱 d台风 |
| D.a水分 b盐碱 c光照 d台风 |
依据四地所处的温度带判断,其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
| A.a棉花 b冬小麦 c油菜 d甘蔗 |
| B.a甜菜 b春小麦 c水稻 d水稻 |
| C.a亚麻 b棉花 c油菜 d甘蔗 |
| D.a春小麦 b冬小麦 c橡胶 d水稻 |
读气温降水玫瑰图,回答:
关于甲、乙两种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
| B.甲种气候主要分布于大陆西岸,乙种气候主要分布于大陆东岸 |
| C.甲种气候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乙种气候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
| D.甲、乙两种气候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 |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单位时间出现的次数)图,完成1~4题。
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 | B.台风 | C.洪涝 | D.寒潮 |
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7、8月 | B.甲—3、4、5月 |
| C.乙—5、6月 | D.乙—12、1、2月 |
图中甲地和乙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 B.海陆位置不同 |
| C.台风影响的先后不同 | D.水利建设不同 |
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集中,多暴雨 |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
|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 D.气温高,蒸发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