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教育始终是传承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最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 孔子讲学图
材料二: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三 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使人有点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材料四: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行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在教学中孔子比较注重哪些教学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三,概括亚里士多德对恩师的态度,(2分),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分)和孔子一样,亚里士多德也很重视教育。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成就?(2分)
(3)根据材料四,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为了(防止德国报复)这些理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之下割给别国。”
—— 摘自《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向德国索取的赔款总额,比整个德国的财产还要多得多。美国坚决反对这种无限勒索、杀鸡取卵的做法,主张既要维持德国经济于一定水平之上,又要索取适量的赔款。
—— 摘自《历史教学》1980年第2期
材料三:当威尔逊将其“十四点”计划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他说:“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苦难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 —— 摘自《世界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的要求表示反对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美国反对法国的赔款要求的原因有哪些?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克利孟梭的话?试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说明。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巴黎和会期间英、法、美三国之间的矛盾斗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二 经过对建国50多年正反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认识的深化,以2000年10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2002年9月,中共十六大将“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式概括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子。”
(1)材料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是指什么?
(2)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结果如何?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4)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不得照抄原文)分别概括这两个时期影响中共关于工业化道路认识的主要国际因素?
产生于19世纪的铁路交通在近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铁路交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人类交通运输的革新,而且在许多方面都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史蒂芬孙,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1830年,他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每小时14哩的速度行驶31哩,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50年,拥有66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据材料一,分析铁路运输业在英国诞生的条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830年到1870年,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夫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偿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 ……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城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治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竟胜。
—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根据材料概括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