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二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三 马嘎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对马嘎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嘎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马嘎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融入世界的脚步不断加快。2000年至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为8.4%、8.3%、9.1%、10.0%、10.1%、10.4%、10.7%,另据统计,2007年GDP增速11.4%。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 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                                     ——网易财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与英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深层次原因。这一原因给近代中国经济带来了什么积
极影响?
(3)有人说:中国经济在明清(1840以前)时期落下了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这一顽疾一直影响着近代经济的发展。依据上述材料说明这一“毛病”是怎样造成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顽疾对近代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
(4)根据材料四中2000—2007年中国GDP数据的变化,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1)材料一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材料二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元史·地理志》
(2)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归纳行省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
——(清)康熙帝
(3)据材料三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其弊端。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是如何在中央和地方“设职授官”的,并指出“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是指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的出名主要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1) 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的学说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材料二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材料四中国近代军事学家、政论家蒋百里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后,梁启超评价说:“然则此书者,吾不敢径指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金宝山也评论道:“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蒋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发见,世界之发见’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
(3)材料四中的评论者认为文艺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他们又是怎样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的?(2分)

诗文、书画、戏曲,汇聚悠悠万事,浓缩人生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赏下图郑板桥的《幽兰图》。

(1)该作品有哪些特点?作者在作品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材料二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材料三 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3)据材料三概况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随社会的变化,儒家思想不断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摘编自董仲舒 《春秋繁露》等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4分)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