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提问“关于两岸关系”时指出:“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这说明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持久的 |
B.文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
D.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
“如果你想快乐一生,就应该帮助别人”表明人的价值的实现需要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社会的关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二者是统一的,个人只有在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
B.人的价值的实现完全靠个人的奋斗 |
C.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时,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
D.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他人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
“生命价值=长度×宽度”,这里的“长度”是指一个人实实在在的行动,“宽度”是指一个人的素质。这种理解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 )
A.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B.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条件 |
C.只要投身实践,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D.实现人生价值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也要投身实践 |
“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十公分的距离”“多一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多一份温暖”“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琅琅上口的广告语悄然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 |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
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是( )
①人的价值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 ②人的价值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的价值的高低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看精神贡献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③④ |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根据材料回答20-21题。
20、这句古语体现的哲理是(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B.实践是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C.真理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智慧 D.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1、这句古语启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 )
A.坚信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B.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C.让人民群众追求真理,推动社会发展 D.一切从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