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反映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的大大加深,有人认为,这场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后 (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D.发展商业和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出现于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D.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后 |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国际贷款和技术援助的国际组织是
《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 ①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支柱和中心 ②由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③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1995)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
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欧共体。其后,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加入。
1975年,欧共体首脑会议正式定名为“欧洲理事会”。
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
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
两年后,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成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联盟。
回答:
、概括欧共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规模的变化,指出其经济一体化的演进趋势。
(2)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成立,表明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趋向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右边是两幅儿童照片对比,你认为要改变这种巨大反差,主要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
B.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
C.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
美国儿童非洲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