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 题。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 ,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乃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吏宾客并委去委:抛弃。
B.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图:图谋。
C.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微:暗中。
D.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谢:致谢。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欲以权略致之②作《师说》以贻之
B.①遂叱而缚之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既至,止于宾馆②徘徊于斗牛之间

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元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与“上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
B.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了魏帝的称赞。
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D.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
              ▲                       (2)计君之咎,实不容诛。
              ▲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于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胜则兵罢,通“疲”
B.故不如先秦、赵斗,使……相斗
C.立羽为上将军假,假扮
D.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营垒

文中“则我引兵鼓行而西”的“而”字,与下列句子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望洋向若叹曰 B.劳苦功高如此
C.归求救国之策 D.德不厚望国之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久留不行”,反而拒谏饰非,打击异己,所以项羽杀了他。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候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的臣服。

用“/”给文中划横线句子断句。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史记·项羽本纪》)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3)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以赢米为之直,毋弃以资敌。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为将帅。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命谦口其罪数:清算 B.王惊至再谢:拒绝
C.以赢米为之直:通“值”,代价 D.上下无志固:坚定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十三年兵部左侍郎召洎牧谗诛
B.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辱赐书
C.不效治臣罪海运将徙于南冥
D.帝忧形色士大夫请当道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
B.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后,京师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当时监国的郕王的认可。
C.景帝即位之后,于谦奏议积极备战,认为应该招募民兵制造武器,据守要地迁民入城,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以应对必然长驱南下的敌寇。景帝完全接纳了他的意见。
D.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2)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11)
(2)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7.11)
(3)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
(4)哀公问:“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6.3)
颜渊死时,孔子为什么恸哭?请结合四个语段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孔子称赞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其乐”,而对现代人而言,我们应该还能从中读出对今天有益的启示来,请列举一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诤”)之,及留侯策(计策),太子得毋废。
……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永巷令)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犁(等到)孝惠还,赵王已死。于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 煇(熏)耳,饮瘖(哑)药,使居厕(猪圈)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节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
对下列四句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高祖时妃也微:地位低贱
B.使人太后请:告诉
C.高帝臣赵王属:部属
D.太后欲杀之,不得间:机会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以五百岁
B.使人持鸩饮项伯杀人,臣活
C.太后闻独居闻道也固先乎吾
D.知其戚夫人今其智反不能及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吕后是高祖贫贱时的原配夫人,因为年纪大,经常留在家中,很少见到高祖,和高祖越来越疏远。
B.吕后派使者往返多次召赵王进京,而赵国丞相周昌都找许多理由阻止了;吕后非常恼怒,就派人去召周昌到长安,然后又派人去召赵王进京借机杀了他。
C.吕后想要杀赵王,却得不到机会。后来借惠帝出去射箭之机派人拿去毒酒让赵王喝下。惠帝知道后,痛哭而且病倒,从此再不愿意料理朝政了。
D.吕后痛恨当初戚姬被宠,自己被高祖疏远,且戚姬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吕后于是杀赵王,害戚姬,使她变成人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译文:
(2)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
译文:
为下面这句话断句,用“/”标出。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能意见齐宣王。
狐援说齐湣王曰:“殷之鼎陈于周之廷,其社盖于周之屏,其干戚之音①,在人之游。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王必勉之。其无使齐王之大吕陈之廷,无使太公之社盖之屏,无使齐音②,充人之游。”齐王不受。狐援出而哭国三日,其辞曰:“先出也,衣;后出也,满囹圄。吾今见民之洋洋然东走而不知所处。”齐王问吏曰:“哭国之法若何?”吏曰:“斮。”王曰:“行法。”吏陈斧质于东闾,不欲杀之,而欲去之。狐援闻而蹶往过之。吏曰:“哭国之法新。先生之老欤昏欤?”狐援曰:“曷为昏哉?”于是乃言曰:“有人自南方来,鲋入而鲵居④,使人之朝为草而国为墟。殷有比干,吴有子胥,齐有狐援。已不用若言,又斮之东闾。每斮者以吾参乎二子者乎!”狐援非乐斮也,国已乱矣,上已悖矣,哀社稷与民人,故出若言。出若言非平论也,将以救败也,固嫌于危。此触子⑤之所以去之也,达子之所以死之也。
赵简子攻卫附郭,自将兵。及战,且远立,又居于犀蔽屏橹之下,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桴而叹曰:“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行人烛过免胄横戈而进曰:“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艴然作色曰:“寡人之无使,而身自将是众也,子亲谓寡人之无能,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对曰:“昔吾先君献公即位五年,兼国十九,用此士也。惠公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秦人袭我,逊去绛七十,用此士也。文公即位二年,底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围卫取曹,拔石社;定天子之位,成尊名于天下,用此士也。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乃去犀蔽屏橹而立于矢石之所及,一鼓而士毕乘之。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也,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行人烛过可谓能谏其君矣,战斗之上,桴鼓方用,赏不加厚,罚不加重,一言而士皆乐为其上死。
【注释】①干戚之音:代指殷朝的宫廷音乐。②齐音:指齐国的宫廷音乐。⑥③洋洋然:犹茫茫然。④鲋(fù):小鱼。鲵,大鱼。这句话是隐语又是预言。⑤触子:与下句的“达子”都是齐湣王之臣。犀蔽屏橹:当作“犀蔽犀橹”。犀蔽,即用犀牛皮做的屏障。犀橹:即用犀牛皮蒙的大盾。艴(fú)然作色:因盛怒而面变色。底:通“砥”,磨砺。乘:登,指登上敌城。战斗之上:犹战斗之间或战斗之时。
下面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A.言直则者见矣枉,邪曲
B.是其源而欲其水也障,屏障
C.国之法若何哭,哀悼
D.有则可,无说则死说,道理

下面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贵士,其直言也一言而士皆乐其上死
B.狗彘食人食不知检一鼓士毕乘之
C.使人朝为草而国为墟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
D.每斮者以吾参二子者乎生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B.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C.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D.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
译文:
(2)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
译文:
(3)先出也,衣;后出也,满囹圄。吾今见民之洋洋然东走而不知所处。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