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题(本大题5小题,共22分。)
兰陵王
世宗文襄皇帝,有六子。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其众。前后战功别封巨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为后主所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事。”长恭然其言,而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初在瀛州属吏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安之。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选自《北齐书》卷十一,有删改)
注:①指北齐文襄帝高澄,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长子,北齐武成帝高湛的兄长;
②后主,指北齐后主高纬,是北齐武成帝高湛之子,与兰陵王高长恭为皇族内的堂兄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恭其众总:统领
B.帝嫌其称家事,遂之。忌:嫉妒
C.宜属疾在家,勿事预:干涉
D.遂饮药薨,太尉。赠:追封

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直接体现高长恭美德的一组是(        )
①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②前后以战功别封巨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③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④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
⑤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
⑥有千金责卷,临死日,尽燔之。

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邙山战役失利时,长恭率领五百骑兵冲到了金墉城下,情况危急,城上的人立刻派弓弩手救援,将敌军打得大败。
B.兰陵王采纳了幕僚相愿的建议,打算借口装病在家,消除皇帝的疑虑,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实行,战乱又起。
C.长恭当将领时兢兢业业,亲自处理大小事务,每当得到好的东西,就算只有几个瓜果那么少,也一定与众将士分享。
D.兰陵王战功赫赫,功勋卓著,有一次,武成为了奖励他的功劳,送给他二十个姬妾,他只留下了其中一个。

用“/”给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共有六处。
长 恭 貌 柔 心 壮 初 在 瀛 州 属 吏 阳 士 深 表 列 其 赃 免 官 及 讨 定 阳 士 深 在 军 恐 祸 及。
翻译下列句子。
(1)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
(2)相愿曰:“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为后主所忌,欲自秽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越国以鄙远鄙:鄙视,看不起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也相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不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也不同

下列选项中“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或以为死,或以为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

翻译。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B.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力)
C.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D.虽又槁暴。(“暴”通“曝”,晒干)

下列各句中有两个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声非加疾也
C.假舆马者
D.金就砺则利

E. 蚓无爪牙之利
F. 用心一也
下列各组中一词多义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于:寒于(比)水 / 善假于(介词,不译。引进作用)物也 / 取之于(从)蓝
B.而:君子博学而(表递进,并且)日参省乎己 / 则知明而(表并列)行无过矣 / 终日而(表修饰)思矣 / 臂非加长也,而(表转折)见者远/ 锲而(表顺承)舍之 / 积善成德,而(表原因)神明自得
C.者:假舟楫者(代词,……的人)/ 不复挺者(……的原因)
D.焉:风雨兴焉(兼词,意为在这里)/ 圣心备焉(语气词)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曲中规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E.用心一也
F.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若)锲而不舍,(则)金石可镂
B.吾尝终日而思(索)矣
C.輮(之)使之然也)
D.輮(之)以(之)为轮)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证明“君子善假于物”的一组是()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第一段五个比喻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
B.第二个比喻“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C.第三个比喻“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D.作者在三个比喻的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行 衢 道 者 不 至 事 两 君 者 不 容 目 不 能 两 视 而 明 耳 不 能 两 听 而 聪 螣 蛇 无 足 而 飞 鼫 鼠 五技 而 穷。
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注释岁满:任职期满
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
②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许君焦、瑕         许:允许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削减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其无礼于晋
B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唯君图之      行李之往来
翻译下面句子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失其所与,不知.

根据《孔雀东南飞》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终老不复取取:通“娶”,迎娶
B.其日牛马嘶 牛马:牛和马
C.汝岂得自由自由:自作主张
D.足以荣汝身荣:使……荣耀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为诗云尔时时为安慰
B.非为织作迟 自名为鸳鸯
C.始尔未为久纫秋兰以为佩《离骚》
D.阿母为汝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及时相遣归 B.会不相从许
C.嬉戏莫相忘 D.仰头相向鸣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谢家事夫婿

A.谢家来贵门 B.阿母谢媒人
C.使君谢罗敷      D.多谢后世人

下列文言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言复来还

A.为仲卿母所谴 B.徘徊庭树下
C.恐年岁之吾与 D.又重之以修能

翻译下面—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节选自《宋史·吕蒙正传》)
①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②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