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或请籍铣将拒战者赀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以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检校荆州刺史,乃度岭至桂州,遣人分道招抚其大首领冯盎等,靖承制授其官爵。凡所怀辑九十六州,户六十余万,优诏劳勉。太宗嗣位,拜兵部尚书。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旧唐书·李靖传》有删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壮其言壮:认为……有气魄 |
| B.遣靖安辑之辑:平定 |
| C.或请籍铣将拒战者籍:登记 |
| D.靖承制授其官爵承:秉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自锁上变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 B.靖岂敢孤军而至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C.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 |
| D.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重为乡党所笑,以侮辱先人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靖正碰上唐高祖李渊去攻打突厥,李靖通过观察,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于是自己戴上枷锁,将前往扬州向朝廷报告。 |
| B.李靖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攻打萧铣,使得萧铣遣使请降。占领城池之后,军令如山,纪律严明,没有私下掳掠的情况。 |
| C.李靖越过南岭,采取了正确的招抚策略,秉承皇帝旨意授予当地大首领适当官爵,使岭南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人民归入唐朝版图。因此,李靖受到皇帝的慰劳鼓励。 |
| D.太宗准备对突厥用兵,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他率领骁骑三千,出敌不意,插到恶阳岭,使敌人十分惊慌,最后克复定襄,威振北狄,足与当年渭水之战相媲美。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3分)
▲ ▲
(2)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4分)
▲ ▲
(3)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3分)
▲ ▲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商鞅变法
令(指商鞅变法的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史记·商君列传》)
解释:具()徙()怪()辄()
明()卒()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对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不敢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战国策》)
解释:而()长()信()之()
以为然()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相长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
解释:虽()自反()自强()相长()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①封人②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③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韩非子》)
注释: ①绮乌, 地名。②封人, 官名,春秋时掌典守封疆。③适,如果。
解释:束缚()道()食()用()
贤之用()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将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淮上谢玄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世说新语》)
解释:信()书()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