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
上图中R、R'、R''、R'''可能是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团或碳链。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键。
资料二:现有一多肽,化学式为C55H70O19N10,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1)谷氨酸的R基是            
(2)在资料一中,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0,试计算该多肽的分子量_______________。
(3)在资料一中,该多肽完全水解时,需要__ ____个水分子。
(4)依据资料二中该多肽化学式的推算,它在完全水解后可得到氨基酸       个。
(5)资料二中,试计算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I.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高效抗癌物质,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是扩大紫杉醇来源的重要途径。

(1)研究人员将细胞培养液分别置于低温条件下处理12h、24h后分别取样计算分裂指数,步骤如下:
①制片:取红豆杉细胞培养液,滴一滴细胞悬浮液于载玻片上,加上染色,几分钟后,盖上盖玻片,轻轻压片。
②观察并记录:上图所示视野中a细胞所指的细胞时期是____,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统计时应该注意,本实验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处理组合是____(温度及处理时间)。
(2)已知大蒜素具有与紫杉醇相似的抗癌作用,为探究紫杉醇与大蒜素联合使用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应设计若干个培养组,对照组加入的是供选材料和试剂A+B,其它各组分别是____。
供选材料:

A.卵巢癌细胞株SKOV3
供选试剂:
B.动物细胞培养液 C.生理盐水 D.紫杉醇 E.大蒜素

Ⅱ.大麦种子结构如下图,其中胚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有同学对大麦种子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组别l和组别2的结果说明赤毒素由大麦种子的____产生,然后诱导合成____,使储藏的淀粉分解。
(2)大麦种子去胚后,加赤霉素处理,其中的淀粉(会,不会)被分解。
(3)大麦种子去糊粉层后,再加赤霉素处理,其中的淀粉___(会,不会)被分解。
(4)实验组别1和组别3的结果说明

科研人员为了探究吲哚丁酸(IBA)的不同使用方法和浓度对蓝莓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开展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①选用生长良好、生理状态相似的蓝莓苗,剪切成2.5cm单苗段备用。
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制备好的单苗段进行处理。方法I是将IBA预先添加到基本培养基中,形成含不同IBA浓度的培养基,再将单苗段接种到相应培养基上。方法II是将单苗段置于不同浓度的IBA溶液中沾蘸5s,再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
③培养至12d、18d和30d,统计生根率,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方法
组别
IBA浓度(mg/L)
12d生根率(%)
18d生根率(%)
30d生根率(%)

1
0
O
1
1
2
0.O5
O
20
74
3
0.1
O
12
50
4
0.2
O
l1
48
5
0.5
0
10
47

6
0
0
1
1
7
200
70
100
100
8
500
4
90
91
9
1000
0
87
88

(1)在本实验中,每组别都要选取多根单苗段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在方法Ⅰ中,IBA浓度为0.5 mg/L时,对诱导蓝莓生根起作用。若需进一步确定在培养基中添加IBA的最适浓度,则实验设计的思路是
(3)使用IBA诱导蓝莓单苗段生根时,采用方法(填“Ⅰ”或“Ⅱ”)更好,原因是使用该处理方法时,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4)有人提出单苗段生根可能需要光照,为此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将用适宜浓度IBA溶液处理过的单苗段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
②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
④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下图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其中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析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该病的遗传特点是
(2)若Ⅱ4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Ⅱ2的基因型为
(3)若Ⅱ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Ⅱ2的基因型为,若Ⅱ1、Ⅱ2再生一个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是
(4)若要检测Ⅲ3是否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可采取的措施是;若要调查某地区甲病的发病率,通常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图2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分析回答:

(1)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
(2)若将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2kg,至少需要藻类kg。
(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首先培养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选择的藻类是,理由是。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野鲮鱼,其原因是
(5)科研小组又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1.6
27.0
1.5
23.1

据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同化量为

褐色脂肪组织(BAT)是小型哺乳动物适应性产热的主要部位。研究人员以长爪沙鼠为实验材料,研究动物在寒冷条件下BAT含量及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如下表(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环境温度(℃)
实验结果
BAT含量(g/100g体重)
下丘脑中TRH含量(pg/mg蛋白)
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ng/mL)

24
0.33
86.73
0.55

4
0.27
63.94
0.76

(1)长爪沙鼠的温度感受器受寒冷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当相应的神经冲动传至下丘脑后,通过调节,从而使皮肤毛细血管,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2)实验表明,长爪沙鼠在寒冷条件下能通过增加脂肪消耗量来维持体温。该过程中,能直接提高褐色脂肪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的激素是。根据实验结果推测,②组长爪沙鼠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①组。②组长爪沙鼠下丘脑中TRH含量比①组低,最可能的原因是
(3)与正常的长爪沙鼠相比较,破坏了下丘脑的长爪沙鼠,除了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之外,还会因不能分泌,而导致尿量增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