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
B.乙主张废除原法律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
C.丙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 |
先秦时期,引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牛耕的推广 | B.土地私有制确立 |
C.国家走向统一 | D.分封制崩溃 |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文中的“原则”应是
A.“一边倒,,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不结盟原则 | D.“另起炉灶” |
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一切土地收归国有,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的要求。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标 | B.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
C.进行武装起义的方针 | D.农业集体化方针 |
《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的发表是19世纪欧洲思想界的重大事件。二者都
A.抨击了分配不公现象 | B.挑战了传统观念 |
C.揭示了生命演变规律 | D.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 |
明清时期,运河沿岸成为当时重要的经济、文化区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朱德润在《飞洪桥诗》中描述了运河两岸的景象:“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毡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明清时期北上的漕船为运河两岸带来了大量原料,丰富的原料促成了加工业的繁荣。烧造业、酿造业、皮革加工业、丝织业等也在发达的市场网络中兴盛发展,并随着运河地位的下降而趋于萧条。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运河两岸经济发展的状况。(4分)
材料二运河的贯通,使沿岸的城镇形成了一道新兴的文化带。明清两代山东出了10名状元,其中有6名出自该文化带。运河沿岸的济宁,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根据地.明以前民间信仰较为单一和正统。晚明以后,金龙四大王崇拜、天妃信仰、关帝崇拜等开始传开。同时,运河的贯通也使人们逐渐由“尚俭崇朴”、“循规蹈矩’’向“靡然向奢”、“违礼越制”转变。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
(2)据材料二,运河的开通对当地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材料三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的“世情小说”《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吴月娘出了三钱银子请大家吃螃蟹·····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
(3)有学者依据上述材料,认为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他的观点。你认为应该如何利用文学作品研究历史?(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