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对亚欧大陆北部一个遗址的研究发现:公元前2千纪早期,该遗址中牛的数量最多,其次是羊和马;公元前2千纪中后期,牛的数量逐渐减少,羊、马及御马工具数量增加。上述发现说明该地区( )
| A. |
游牧经济的发展 |
B. |
定居人口数量增加 |
| C. |
早期国家的形成 |
D. |
农耕经济占据主导 |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拉萨主要街道为八廓街和几条小巷,甚至没有路灯等公共设施;到1965年,拉萨不仅铺设了十多万平方米的柏油路面,还建起了劳动人民文化宫、影剧院、银行、招待所等各类服务设施。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
| A. |
西藏城镇人口的稳步增长 |
B. |
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
| C. |
国内基础设施的逐步升级 |
D. |
民族团结互助事业的发展 |
1942年,面对根据地面积与人口缩减的严峻形势,晋绥边区通过高价收购铁轨、铁丝等物资,引导民众破击敌方军用设施。这一做法( )
| A. |
开启了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先声 |
B. |
解决了敌占区民众的生活困难 |
| C. |
破坏了日军“以战养战”的部署 |
D. |
扩大了中共在游击区的影响力 |
下图反映了1927—1936年中国银进出口波动的加剧。这( )

| A. |
延缓了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
B. |
推动了法币政策出台 |
| C. |
促成了世界货币体系建立 |
D. |
导致了金本位制崩溃 |
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创设水师学堂,以“开北方风气之先,立中国兵船之本”。英美驻华机构均很快向各自政府提交了该学堂详细的观察报告,涉及学生的选拔、课程、训练以及成绩情况。据此可推知,近代列强( )
| A. |
介入晚清军事改革 |
B. |
积极维护在华利益 |
| C. |
关注中国新式教育 |
D. |
注重搜集中国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