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 陈独秀说:“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这表明他们
A.开始结合本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 | B.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否定和肯定 |
C.发现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缺陷和不足 | D.严重脱离群众,提不出科学纲领 |
有人这样形容赫鲁晓夫:“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他的墓碑也被做成了黑白相间。人们对他这样的评价主要基于
A.赫鲁晓夫的矛盾性格 | B.仍追求个人崇拜 |
C.片面发展重工业 | D.改革不够科学彻底 |
对右图b处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这一时期煤炭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
②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垄断组织开始大量出现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公元前六世纪末,克里斯提尼经过改革在雅典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他在任时雅典民主政治的新发展有
①设立五百人会议②公民大会权力是最高权力机关③设立十将军委员会④给低等级的公民参加政治活动发放津贴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对改革开放的意义主要是
A.消除了人们姓“资”姓“社”的困惑,解放人们思想 |
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
C.体现了改革以人为本的特点 |
D.为改革开放指明了今后的工作重点 |
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育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反映社会变迁的民俗中,春联是最敏感的一种,它的时代感非常强。刘育新说:“如果把100年的春联整理出来就是一部编年史。”据此判断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②“开拓路上春丽,改革枝头花繁”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④“四百兆人民共和,三千年日月重光”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①② | C.①③④② | D.④②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