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公元751年,唐将高仙芝率领的军队在怛逻斯战役败于阿拉伯军,唐军的一些工匠被俘,他们将中国古代的一项发明传人阿拉伯。这项发明应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 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A.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马克思说,帝国主义时代“集中补充了积累的作用,使工业资本家能够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这实际上( )

A.肯定了生产与资本的互动作用
B.道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C.揭示了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
D.夸大了资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A.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涨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