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
①是中国省制的开端②扩大了元朝的行政区域,发展了版图
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④带有民族压迫的色彩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阅读下表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棉纱进口 |
棉布进口 |
麦粉进口 |
钢铁进口 |
机器进口 |
生铁产量 |
下降38% |
下降20% |
下降15% |
增加20% |
增加20% |
增加30% |
A. 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 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 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 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1926年12月,湖南省农民协会议决减租、减押、禁止高利贷、反对苛捐杂税,1927年1月,农民协会的会员增至二百万人。农民已将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特权彻底打倒,农民协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关。这说明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
B.土地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果 |
C.中共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 |
D.国民革命以农民运动为核心 |
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
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 |
明朝初年,商业发展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这概括描述了当时
A.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C.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 | D.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 |
宋朝设立台谏制度,当时的吕祖谦这样描述:“大臣权任太重,恐其不能无私,则有给舍以出纳焉,有台谏以纠正焉,有侍从以询访焉。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这主要说明宋代
A.皇权不再至高无上 |
B.已经有了权力制衡机制 |
C.相权受到严重削弱 |
D.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