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12月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有一题目是:“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那种可以救中国?”结果,回答国民革命的有725票,而其他选项的票数不足30票。这里的“国民革命”是指
| A.开展工人运动,夺取全国政权 | B.反帝反军阀,谋求中国统一 |
| C.发动工农革命,实行武装割据 | 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
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当时()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B.专业市镇已经兴起 |
| C.商帮势力日益崛起 | D.太原成为著名都会 |
某位中国古代思想家曾这样总结自己的学问:“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位思想家最可能是( )
| A.孟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王阳明 |
唐朝诗人白居易《对酒》诗写道: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诗中表达的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流派最为接近( )
| A.理学 | B.法家 | C.道家 | D.墨家 |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
| A.德主刑辅 | B.君权神授 | C.天人感应 | D.三纲五常 |
东汉桓谭指出:“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贷,中家子弟为之保役,驱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至。”材料说明( )
| A.官员普遍挪用公款放高利贷 |
| B.政府严格限制高利贷的利率 |
| C.高利贷影响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
| D.民众纷纷仿效官员放高利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