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的谥号真伪,到曹操墓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团,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正确依据应是
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 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 |
C.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 | 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
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单位:亿美元)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表中的经济现象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B.欧、日经济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C.福利政策的实施减缓了美国经济发展步伐
D.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的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美国开始了“新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式 |
B.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 |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
列宁作为十月革命的象征,之所以“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十月革命
A.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 B.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于实践 |
C.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 | D.验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 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据统计,美国在18世纪的后半期,农业人口占40%以上……到19世纪末,农业人口减到5%左右,工业人口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到20世纪50年代,大概1954年的前后,从事信息行业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工业人口。这组数据直接说明
A.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
B.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C.美国将更多的第一、二产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国家 |
D.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