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署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李斯主张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6分)
(3)材料三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7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所谓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摘自法国《人权宣言》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人权宣言》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与其相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体现了什么原则?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被称为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35分)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役主要来源于小农经济……中原王朝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草原。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
材料二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西方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中国沿海成为列强入侵的基地和突破口,有力地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打造蓝色经济就是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促进海洋、临港、涉海产业的大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维观念?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当前我国打造蓝色经济与近代列强在利用中国海洋问题上有何本质区别?

(25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40年到l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三新中国从l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两种观点:第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的革命性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以前30年比改革开放以后30年好.
回答:
(1)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 (4分)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分)
(2)试分别概述文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4分)
(3)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转变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6分)
(4)请选择上述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8分)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夫治天下犹曳(抬)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於曳木者之前,徙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 。
——《清儒学案·亭林学案》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2)上述两种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简析产生这种思想的历史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3、4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3)结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