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唯余一死报君恩。”以上言论主要针对明清时期( )
A.理学重文轻技的特点 | B.儒学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特点 |
C.理学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本质 | D.理学空谈义理、不重视经世致用的做法 |
“我们本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的这句话反映出苏俄当初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含的基本设想是( )
A.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
B.平定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
C.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 |
D.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里的两个“发现”是指()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C.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 |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
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下列对甘地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甘地是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袖 |
B.甘地主义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 |
C.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者从不抱有任何幻想 |
D.甘地的斗争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 |
“如果和平不能在我们周围,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得到恢复,那么我将了此一生。”由此可见甘地最后一次绝食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抵制“非暴力不合作”中的群众暴力行为 |
B.要求英国人彻底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
C.反对印度跟随英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
D.希望平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 |
下图所示的甘地这一举动( )
A.将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向高潮 |
B.揭开了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序幕 |
C.取得了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胜利 |
D.促进了印度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