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和平不能在我们周围,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得到恢复,那么我将了此一生。”由此可见甘地最后一次绝食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抵制“非暴力不合作”中的群众暴力行为 |
| B.要求英国人彻底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
| C.反对印度跟随英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
| D.希望平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 |
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
| C.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 D.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
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在探究“宇宙”之义时,曾经提笔写下:“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下列言论,与该思想家思想一致的是
| A.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 B.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 |
| C.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 | D.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 |
《旧唐书•郑注传》记载:“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材料反映了
| A.唐朝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 B.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
| C.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D.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利 |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 A.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
|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
|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
| D.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在全球化体系中,美国是唯一居于统治地位的超级大国,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上从属于它。……我们不是老虎。全球化才是老虎。但是我们最会骑老虎,而且我们正在对其他所有的人说,要么骑上来,要么滚开。我们之所以最会骑老虎,是因为我们把它从虎崽子养大成老虎。”这反映了
①全球化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②美国拒绝其他国家加入全球化体系
③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是全球化的产物④全球化的规则是由西方国家制定的
|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