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所给的其它器材有:
A.电压表V:0~3~15V
B.电流表A:0~0.6~3A
C.变阻器R1(20Ω,1A)
D.变阻器R2(1000Ω,0.1A)
E.电键S和导线若干
(1)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的量程为 ;电压表应选用的量程为 ;变阻器应选用 (标明变阻器代号);
(2)根据实验要求画出电路图;
(3)实验测得的6组数据已在U-I图中标出,如图所示。请你根据数据点位置完成U-I图线,并由图线求出该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 (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
(2)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________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
(3)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图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甲、m乙,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甲、μ乙,由图可知,m甲________m乙,μ甲________μ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某同学为了较精确地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在实验室准备了下列器材:
A.待测干电池E一节
B.电流表(满偏电流3.0 mA,内阻为100 Ω)
C.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约为1 Ω)
D.滑动变阻器R1(0~10 Ω,额定电流为2 A)
E.滑动变阻器R2(0~1 kΩ,额定电流为1 A)
F.定值电阻R0(阻值为900 Ω)
G.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该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为了能比较精确地进行测量,同时还要考虑操作的方便,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2)根据电路图,该同学将实物连接起来,组成了图乙所示的完整电路,但有两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帮助该同学改正(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接).
(3)如图丙所示,是该同学根据正确的实验操作得到两电流表的多组示数而作出的图线.由图可知,被测干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 V,内电阻为________ Ω.(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某学校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光控实验板进行了“探究自由落体的下落高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同学将数据记录在Excel软件工作簿中,利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如图乙所示,小组进行探究,得出结论.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小组同学先得出了vB-h图象,继而又得出v-h图象,如图丙、丁所示:
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在得出vB-h图象后,为什么还要作出v-h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小球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根据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求出图丁图象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现有一电动势E约为9 V,内阻r约为40 Ω的电源,最大额定电流为50 mA.现有量程为3V、内阻为2kΩ的电压表和阻值为0—999.9Ω的电阻箱各一只,另有若干定值电阻、开关和导线等器材.为测定该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备有以下几种规格的定值电阻R0,实验中应选用的定值电阻是________.
A.200Ω B.2kΩ C.4kΩ D.10kΩ
②实验时,应先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________ (选填“最大值”、“最小值”或“任意值”)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同学接入符合要求的R0后,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取电压表的示数.根据记录的多组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图线.根据该图线可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它所受拉力F的关系.
①除备有4个50g钩码外,另有下列实验器材备选:
A.质量为300 g小车 |
B.质量为2.2 kg小车 |
C.输出电压4—6V直流电源 |
D.输出电压3.6—5.6V交流电源 |
为尽量保证实验成功,你选用的实验小车为,电源为(填字母代号).
②某同学正确选择实验器材后,通过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a—F图象,造成图线未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