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上面降落下来的不是炸弹,而是写着民主主义革命的降落伞。其中投放和接收降落伞的国家分别是
| A.苏联、中国 | B.美国、日本 |
| C.苏联、日本 | D.美国、中国 |
阅读材料:1958~1965年中国对外援助额统计(单位:亿元人民币)
| 时间 |
1958 |
1959 |
1960 |
1961 |
1962 |
1963 |
1964 |
1965 |
| 金额 |
2.76 |
3.50 |
3.63 |
5.19 |
8.54 |
9.61 |
12.16 |
18 |
中国在1958~1965年间加大对外援助力度的历史背景是
A.中国出现了边境安全危机
B.冷战背景下局部热战的加剧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现低潮
D.两极格局动荡下世界政治力量出现重组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中,那些后发国家,如德国、俄国和日本等依旧残存着明显的专制化色彩。对此,相对合理的解释是
| A.缺乏普遍充分的思想启蒙运动 | B.选择了自上而下的进化道路 |
| C.历史文化传统和特殊国情使然 | D.工业化程度落后于先发国家 |
“在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或群体)因应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利益和联邦‘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从而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
| A.政治体制和国家性质应适时而变 |
| B.因时而变是美国宪法发展的重要特征 |
| C.政治制度建设要随经济发展而调整 |
| D.谈判妥协是美国宪法得以发展的途径 |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对世界政治局势有清楚认识 | B.低估了中俄在组织中的领导作用 |
| 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 | D.没有认清该组织的新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