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洋务运动的推动 |
C.第一次世界大战 | D.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
法国著名思想家菲利普·内莫《古典与中世纪政治思想史》中对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做了这样的阐释:"(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据此,作者认为()
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
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
C.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
D.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
“将根据公民大会及500人会议通过的法令规章投票。至于无法可循的案例,我将尽我所能作最佳判决,不偏不倚。”段誓词的宣誓人任职于古代雅典的( )
A.公民大会 | B.五百人会议 | C.陪审法庭 | D.十将军委员会 |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飞跃是从铲除君主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 第二个巨大飞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君主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54年宪法十一届三中全会 |
B.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
C.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
D.辛亥革命 1954年宪法 “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
老照片是尘封的历史。图1和图2共同见证了新中国( )
图1图2
A.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组成 | B.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
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 D.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 |
1943年1月11日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 )
A.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积极性 |
B.彻底废除了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 |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D.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