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A.尊儒抑法 | B.尊法抑儒 | C.儒法并用 | D.外儒内法 |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 B.“中体西用” |
C.维新思想 | D.“兼容并包” |
下图为《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曲线图》,该图第二个高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①“变法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阶级基础
③实业救国思想产生
④促使了新文化运动产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
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
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
D.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 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事件客观减少了F2( )
A.清政府奖励实业 |
B.第一次世界大战 |
C.国民党发动内战 |
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
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
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
C.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
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