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文中的历史事件( )
|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 |
| 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
|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
|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
《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这一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
标准 |
| 1900~1909年 |
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
| 1910~1919年 |
敢于追求婚姻自由的女人 |
①西方文化的传入
②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③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
④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应当比喻的是
| A.深圳 | B.浦东 | C.海南 | D.珠三角 |
西方舆论评价:这一“开放行动”是新中国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 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
|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
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 
|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
|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
|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
|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