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20世纪80年代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迅速由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成长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
材料二 目前,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珠三角经济圈作为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产业转型中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的双突破。
材料三我国三大经济固位置示意图(图)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以 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促进其发展的主要原因除了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外,最重要的国际背景是 。
(2)改革开放以后,三大经济圈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3)实现由“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新跨越的过程中,不断伴随着产业转移。当前东部地区转移出的产业主要特点 。这类产业转移对实现“效益东部的影响有
我国“十五”计划提出,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读“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图回答:
(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环节)施加的影响。
(2)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河主干线及周边平行水道作为输水渠道。
(3)东线方案能缓解我国最缺水的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为海河、河、河三大流域用水的紧张状况。
(4)在图中A、B、C各段输水通道中,可以依靠自流输水的是段。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必须同时采取的措施是:与
阅读下述三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东北林木超采现象十分严重,采育脱节,加上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多种冲击,使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材料二:东北林业生产要从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方向上来,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即充分发挥本区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又不断提高林地的利用价值,持久的发挥全国林业基地的作用。
材料三:
(1)、导致东北林区森林资源严重破坏的原因有哪些?由此引发了哪些生态问题?
(2)、材料二中提出的“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其意义不仅是提高林木产品的经济价值,还能发挥保护全区生态系统的作用,如何理解后者的意义?
(3)、材料三所反映的农业生产模式对于东北地区中西部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左图中图1和图2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趋向。图3表明单位产品的污染控制费用与污染排放量的关系(污染控制费用包括污染赔罚款和治理污染的设备费用)。右图表示东亚出口加工区和经济特区的分布,以及污染工业迁移方向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图1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 。
(2)在图2中,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是 。
(3)根据图3分析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
(4)你认为广东省在积极引进国外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图甲、图乙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下列各题。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风速日变化幅度较。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风速比荒漠。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风速比荒漠。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5)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测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小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
气象要素:。
经济发展能源先行。人们把石油、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地命名为 "石油心脏地带",距油气来源较近的地区叫做“内需求月型地带”,距油气来源较远的地区叫做“外需求月型地带”。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下列各地区,位于图中“石油心脏地带”的是 ( )
A.中东 (主要是波斯湾沿岸国家) | B.拉美 (墨西哥、委内瑞拉等) |
C.北非 (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 | D.俄罗斯 |
E.亚洲 (中国、印尼等) F.北美 (美国、加拿大等)G.西欧 (英国、挪威等)
(2)美国国内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为什么还要将其列入“外需求月型地带”?
(3)我国虽然位于油气地缘经济格局的“内需型”及石油心脏地带内,但随着经济向前发展,国内油气供应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今后,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个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