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罪魁祸首”。请回答:
(l)幽门螺杆菌与酵母菌比较,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幽门螺杆菌       _____     
(2)为了探究幽门螺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培养该菌过程中,发现了在某种细菌(简称W菌)的周围,该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W菌接种在专门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W菌,在此培养基上再培养幽门螺杆菌,结果是幽门螺杆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繁殖。
①据材料分析,研究小组的同学对“造成W菌周围的幽门螺杆菌不能生长繁殖”的原因的最可能假设是                                            
②试参照上述材料设计实验验证①中的假设。
A.方法步骤:
a.制备培养基: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的营养成分配制成甲、乙两个培养基。
b.设置对照:                                                
c.接种幽门螺杆菌:在甲、乙两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的幽门螺杆菌。
d.培养观察:           条件下培养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
B.实验结果: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脑的高级功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4分,每空2分)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⑵、对于真核生物来说,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 期,基因突变发生于 ___________过程中(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⑶、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也可发生在 ___________________中(填写一种细胞器就能得分)。
⑷、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是
⑸、在人体内不存在中心法则中的过程(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10分,每空1分)下图是同一种生物三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请据图回答:

(1)图A处于 期。细胞中有 个四分体。
(2)图B处于 期,此细胞的名称是。此细胞分裂后的子细胞为
(3)图C处于期,此细胞的名称是,它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
(4)A、C两图中染色体数之比为 ,DNA数量之比为

有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和d,H和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现存在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答:
甲:野生型×白色→F1: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
乙:橘红色×橘红色→F1:橘红色,白色
丙:黑色×橘红色→F1:全部都是野生型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甲组杂交子一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_______。
(2)让乙组后代F1中橘红色无毒蛇与纯合黑色无毒蛇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________。
(3)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橘红色的有120条,那么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理论上有________条。
(4)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概率最大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

在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____。

研究发现,水稻的大穗(D)对小穗(d)为显性,不抗病(T)对抗病(t)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如图表示利用大穗不抗病和小穗抗病的两种水稻品种进行的育种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

(1)F1自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F1与某个体杂交,得到的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大穗不抗病∶大穗抗病∶小穗不抗病∶小穗抗病=3∶3∶1∶1,那么该个体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若让该个体连续自交2代,则后代中纯合子占________。
(3)对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形成的幼苗的基因型是________,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幼苗还需要用________处理才能获得可育的植株,用这种方法培育出的大穗抗病植株自交的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
(4)若要改变上述小麦亲本原有的遗传信息,则应该采用的常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