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界一直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说法。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讲究的是哲理性、书卷气、风格化,重意境表达。这种追求的社会土壤不包括
| A.晋宋相似,宋人刻意比附 | B.北宋重文,文人地位提高 |
| C.城市繁荣,市民审美多元 | D.理学兴起,文人看重修养 |
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下列能够支撑弗兰克本人观点的是
| 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 B.欧洲的殖民扩张强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
| C.各地资源和财富的涌入促进了欧洲的崛起 |
| D.人类各地区的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融合 |
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关于胡适这一态度不能说明
| A.胡适坚持契约精神 | B.胡适反封建精神不够彻底 |
| C.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 | D.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 |
德国“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德国“考问世界”的
史实是
①《纯粹理论批判》出版②《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③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④创作《第九交响曲》
⑤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下列观点与此精神相符的是
|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
| B.“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
| C.“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 |
| D.“万物都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
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 A.封建落后性 |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
|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