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6~18世纪,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日益密切。下面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人员和物品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员或物品。其中,③所代表的主要物品是

A.金银、玉米、烟草等 B.枪支、玻璃等
C.茶叶、丝绸、瓷器等 D.黄金、象牙等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日本的对外扩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关于下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80年代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迅速增加
B.第三世界的力量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亚非拉国家的扼制政策
D.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日益增多

1972年9月25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国宴欢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在周恩来致欢迎词后,田中致答词。在谈到侵华历史时,他表示:“过去几十年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期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麻烦,我对此在此表示深切反省之意。”田中首相的这种说法

A.深刻反省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历史
B.说明了日本敢于正视历史
C.用麻烦二字是对侵华战争的轻描淡写
D.中日之间在国家利益、历史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其中第4阶段看法的成因是中国()

A.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B.成为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C.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D.成为美苏冷战的前沿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从根本上

A.表明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会引起各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性变化
C.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已成为各国的追求
D.反映了各国因利益和实力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