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四大挑战:
挑战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挑战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
挑战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挑战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材料二:
低碳经济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低碳生产,一种是低碳消费。“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结合材料,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需要采取那些措施。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牺牲、探索、奋斗的伟大追求。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欺凌,但“中国梦”从未泯灭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带领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梦想更加多样、更加丰富,有的人希望在城市立足,有人渴望回归田园;有人梦想华丽的舞台,有人渴望平凡的稳定……而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美丽的生态、更充分的政治参与、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祖国……这些平凡的梦想汇聚起来,便是个人的命运、社会的脉动、国家的方向。
阅读材料,写出你的人生梦想,并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实践的观点谈谈如何实现这一梦想。
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着力点。阅读材料,回下列答问题。
材料一:推动国内产业转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要结合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科学规划国内产业转移。东中西部地区应根据其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其产业地位和分工关系,实现东中西部产业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区域间产业的合理分工。要大力采取市场化方式推进国内产业转移。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应该怎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推进我国产业有序转移。
材料二:目前,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迁徙的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障碍仍未彻底破除,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双向流动的机制急需健全,城镇化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破解都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攻坚。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为什么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
阅读鲁迅《祝福》中的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她(祥林嫂)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我(鲁迅)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惶急的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添堵末路的人的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吧。“也许有吧,---我想”我吞吞吐吐的说。
(1)这里的“她”属于什么哲学派别?鲁迅吞吞吐吐的说“也许有吧”,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什么特征?
(2)我们的祖先最早用来表达意识的概念是灵魂,请运用哲学知识,谈谈你对“灵魂”的认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汽车方便了人们出行,也能满足人们的自驾游愿望,其在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生活品位的同时却也使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增多。在大中城市,“堵车”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特别是上下班的高峰期。道路交通致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①车多: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多;②路差:路口多、道路狭窄、路况不佳;③灯少:信号灯等交通指挥系统不健全、不完善;④技差:驾驶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及酒后驾驶等导致的交通事故多。堵车影响了自己、他人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有不少人在考虑现在是否该圆自己的车梦!
(1)结合材料,请你从系统优化法的角度举例说明政府应怎样“治堵”。
(2)用矛盾分析法对汽车消费提出你的建议。
材料从1999年到2011年,“神舟”系列的8艘飞船在人类太空中留下了8个扎实的脚印:
宇宙探索过程 |
发射目的 |
“神舟一号” |
样品:考核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验证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
“神舟二号” |
成型:在飞船上进行微重力环境下进行各项实验 |
“神舟三号” |
载人:搭载模拟人 |
“神舟四号” |
低温:验证低温对发射的影响,解决前三次发射中发现的有毒气体超标、大空辐射问题 |
“神舟五号” |
圆梦:载人飞行,对前四次飞行获得的数据进行验证 |
“神舟六号” |
筋斗:进行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
“神舟七号” |
出舱:进行出舱活动实验,掌握出舱技术 |
“神舟八号” |
天吻:进行交会对接实验 |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和认识论角度简要分析我国宇宙探索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