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了氯气泄漏及爆炸特大事故,喷出的氯气造成了多人伤亡。作为现场的消防干警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时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的有关情况;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
H溶液处理过的口罩(湿润);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解毒;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Na2CO3处理过的口罩(湿润);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
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 A.②③④⑤ | B.①③④⑥ | C.①②⑤⑥ | D.①③⑤⑦ |
科学家指出: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的砷(As)元素,它对人体是无毒的,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 ="=" 砒霜(As2O3)”。下面有关解释不正确的应该是
|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 B.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 |
| C.维生素C能将+5价砷还原成As2O3 | D.砒霜中毒后可服用维生素C解毒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质是指在任何条件下均能导电的化合物 |
| B.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
| C.蔗糖、酒精在液态和水溶液里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
| D.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金属冶炼 | B.燃放鞭炮 | C.食物腐败 | D.点制豆腐 |
如图标出了各种材料强度与密度的比值以及广泛使用的年代。从图中可以看出的信息有
| A.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新材料频频出现 |
| B.新材料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强度越来越大 |
| C.1800年以前出现的材料强度都比铝小 |
| D.铝的密度比钢的密度大 |
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依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
| B.依据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
| C.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
| D.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