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周美传(节选)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才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敌城北门,美慷慨自陈,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侯。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才,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 既 破金明诸寨,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 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 ”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 薄 金明,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兵山北,多设疑兵。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寨,遂至郭北平,夜斗不解。美率众使人持一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获牛羊、骆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敌复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敌即引退。迁文思使,徙 知 保安军。
元昊大入,据承平寨。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賫三日粮直捣敌穴。美曰:“彼知我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世衡不听。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世衡等果无功。
自陕西用兵,诸将多不利,美前后十余战,平族帐①二百,焚二十一,招种落内附者十一族,复城堡甚多。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麾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资。
注:①族帐:我国少数民族聚族而居所设的帐幕,也指部族。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间走归京师间:中间 |
B.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寇:占领 |
C.其众数万薄金明薄:以……为簿,轻视 |
D.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引:退却 |
下面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周美“用兵谋略”的一组是 ( )
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②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③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④益张旗帜,四面大噪⑤遂募兵筑万安城。⑥美独 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
A.③④⑥ | B.①③④ | C.①④⑥ | D.②⑤⑥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周美在赵保吉反叛时,不顾家人,投奔朝廷,受到皇帝的赏识,契丹犯边时经常让他在宫中护卫自己。 |
B.德明部落反叛时,周美作战勇敢,消灭敌人众多,升迁作了天武都虞侯,并且受到经略使夏竦的举荐。 |
C.元昊进攻大宋,周美为种世衡出主意,种世衡不听,结果周美打了胜仗,种世衡却劳师而无功。 |
D.周美对部下很好,所得赏赐多分给了部下,在他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
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2)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相应题目。(共9分)“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孔子为何要“与点”?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论语》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下列各句不能体现中庸思想的一句是()
A.君子和而不同 | B.过犹不及 |
C.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 D.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
(文言文阅读共14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蒙矜育 矜:怜悯 | B.不矜名节 矜:夸耀 |
C.听臣微志 听:听见 | 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胜:尽 |
下列句子与“但以刘日薄西山”中的“以”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 B.臣具以表闻 |
C.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②哀吾生之须臾 ③惟江上之清风 ④耳得之而为声 ⑤古谓之染溪 ⑥是造化者之无尽藏也
A.①③⑥ | B.①②④ | C.③④⑤ | D.③⑤⑥ |
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面几段重在叙事中动以深情,而这两段则重在陈情中晓以大义。 |
B.在陈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尽忠效力,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 |
C.这两段融情于理,特别是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今臣”“但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 |
D.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更重要。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每句3分)
(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程绍字公业,德州人。祖瑶,江西右布政使。绍举万历十七年进士。除汝宁推官,征授户科给事中。巡视京营。副将佟养正等五人行贿求迁,皆劾置于理。帝遣使采矿河南,绍两疏言宜罢,皆不报。再迁吏科左给事中。会大计京官,御史许闻造讦户部侍郎张养蒙等,语侵吏部侍郎裴应章。绍言闻造挟吏部以避计典,且附会阁臣张位,闻造乃贬边方。主事赵世德考察贬官,廷议征杨应龙,兵部举世德知兵,绍驳止之。又劾文选郎杨守峻,守峻自引去。饶州通判沈榜贬官,夤缘税监潘相得留,绍极言非法。山西税使张忠以夏县知县韩薰忤己,奏调之僻地,绍又争之,帝怒,斥为民。以沈一贯救,诏镌一秩,出之外。给事中李应策、御史李炳等争之,帝益怒,并薰斥为民,而夺应策等俸。绍家居二十年。光宗即位,起太常少卿。
天启四年,历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宗室居仪封者为盗窟,绍列上其状,废徙高墙。临漳民耕地漳滨,得玉玺,龙纽龟形,方四寸,厚三寸,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献绍。绍闻之于朝,略言:“秦玺不足征久矣。今玺出,适在臣疆,既不当复埋地下,又不合私秘人间。欲遣官恭进阙廷,迹涉贡媚。且至尊所宝,在德不在玺,故先驰奏闻,候命进止。昔王孙圉不宝玉珩,齐威王不宝照乘,前史美之。陛下尊贤爱士,野无留良。尚有一代名贤,如邹元标、冯从吾、王纪、周嘉谟、盛以弘、孙慎行、钟羽正、余懋衡、曹于汴等皆忧国奉公,自首魁艾。其他词林台谏一锢不起者,并皇国祯祥,盛朝珍宝。臣不能汲致明廷,徒献符贡瑞,臣窃羞之。愿陛下惟贤是宝。在朝之忠直,勿事虚拘;在野之老成,亟图登进。彼区区秦玺之真伪,又安足计哉。”魏忠贤方斥逐耆硕,见之不悦。后忠贤势益张,绍遂引疾归。
崇祯六年,荐起工部右侍郎。越二年,以年老,四疏乞休去。卒,赠本部尚书。
(选自《明史》)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汝宁推官,除:被授予,被任命 |
B.御史许闻造讦户部侍郎张养蒙等讦:揭发 |
C.绍闻之于朝闻:听说 |
D.又不合私秘人间合:应当 |
下列各句中,全都直接说明程绍敢于直言的一项是()
①副将佟养正等五人行贿求迁,皆劾置于理。
②御史许闻造讦户部侍郎张养蒙等,语侵吏部侍郎裴应章
③饶州通判沈榜贬官,夤缘税监潘相得留,绍极言非法。
④绍家居二十年。光宗即位,起太常少卿。
⑤帝遣使采矿河南,绍两疏言宜罢,皆不报。
⑥绍言闻造挟吏部以避计典,且附会阁臣张位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①②⑤ | D.①③⑥ |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绍为人刚正不阿,曾因敢于直言而被贬为民。因沈一贯相救,诏令降一级官位品级,出京外任。 |
B.临漳百姓在漳水滨耕地,捡得玉玺,龙纽龟形,四寸见方,厚三寸,献给程绍。 |
C.程绍想派官员恭敬地将玉玺进献到朝廷,又担心被别人私吞,因此写了一封奏疏。 |
D.程绍在奏疏中希望皇帝只以贤才为珍宝,而不必计较小小的秦玺的真伪。 |
翻译下列句子。
(1)山西税使张忠以夏县知县韩薰忤己,奏调之僻地,绍又争之,帝怒,斥为民。
(2)且至尊所宝,在德不在玺,故先驰奏闻,候命进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后李业等教隐帝诛权臣,邠与章、弘肇皆见杀,三家之客多及,而朴以故独免。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挠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其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定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穀第,疾作,仆于坐上,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节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 数顾大臣问治道② 范曾数目项王 |
B.① 少举进士,为校书郎②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
C.① 乃去邠东归②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D.① 仆于坐上,归而卒②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朴“明敏多材智”的一组是()
① 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② 外事征发,而内修法度
③ 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④ 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
⑤ 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⑥ 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初王朴投靠枢密使杨邠,后发现汉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预料必会出事,就离开了杨邠。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真如他所料。王朴凭借敏锐的政治眼光,躲过了杀身之祸。 |
B.在众文士主张先修文德的情况下,王朴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委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
C.王朴才华横溢,不仅精通政治,阴阳律历样样皆通,还善于搞城市建设,将京城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
D.王朴视察汴口,回程途中到前任丞相李穀家拜访时,病倒在座位上,回京后就去世了,周世宗为此感到非常悲痛。 |
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
(1)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译文: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