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直接推动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
有人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认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不包括
A.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 B.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
C.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 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下列关于欧洲共同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于1967年 |
B.欧共体是美国主导下的经济政治集团 |
C.欧共体的成立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 |
D.欧共体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为欧盟 |
2006年俄罗斯学者撰写的《俄罗斯历史》中写道:“斯大林时代就类似太空中突然喷发出的一颗超新星,然后逐渐熄灭,但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0年。”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斯大林模式
A.给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只有灾难 | B.在俄国的历史上仅仅存在了40年 |
C.对俄国的贡献只有发达的航天工业 | D.曾经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
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 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
C.长期战争的破坏 | 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