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梭伦改革前的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贵族对平民的剥削是造成城市危险的主要原因
B.平民暴动反映了城市真正到了危险境地
C.萨拉米斯岛战役的失败决定了城市危机不可调和
D.实行僭主政治似乎成为唯一的解决方式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确切地说,恩格斯在这里所指梭伦实行的“所谓政治革命”措施所代表的是

A.全体公民的利益 B.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新兴工商业的阶层利益 D.下层平民的利益

苏格拉底是雅典卓越的思想家,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检察官指控,罪名是煽动青年、不尊敬城邦的神。经过抽签选举的500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苏格拉底为自己进行了辩护,陪审法庭经过两轮投票;最后以360票对140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
B.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C.公民的社会政治素养与民主无必然联系
D.古代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有内在一致性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材料中的“事业”是指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国民平等

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A.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