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材料二  1897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60年间的变化进行总结:“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在这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六百年。”
材料三 有人描述20C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1)材料一中“南北分裂” 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公元1500年前后?
(2)材料二中导致“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分别指出这些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
(4)“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关于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史学界对此基本上有两种评价:(一)从中国古代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值得颂扬。(二)从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来看,不宜夸大评价。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简述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300年前,17世纪末,中国的康熙皇帝和俄国的彼得大帝善于吸收新鲜知识,康熙还向洋教士学证几何题;两个皇帝都锐意改革,康熙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改革税制,力度不可谓不大,也开创了“康乾盛世”,取得不少成绩。然而,俄国改革的效果却远远超过中国。
材料2 300年前,我们曾经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150年后,在新的海上航路使世界地域一体化进程中,1840年西方的工业经济产物——坚船利炮彻底打垮了中国小农经济大刀长矛,其实直到1860年中国和印度还分别居世界工业总产量(以手工业产量为主)的第一和第二位。—《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
回答:
(1)“康乾盛世”的繁荣是建立在什么经济基础上的?
(2)18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中国封建政府对萌芽状态中的资本主义采取什么政策?
(4)其影响如何?
(5)试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中国、印度等国落后挨打、世界出现“东方从属于西方”局面的原因。

随着电视剧《康熙王朝》的播放,被历史学家称之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在康熙帝执政(1661年~1722年)的同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43年~1715年)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请据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康熙和路易十四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相同点。
(2)概括康熙和路易十四在经济政策、对外政策方面的差异及对本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3)17、18世纪东西方历史发展趋势有何不同?这一趋势在中法两国各有什么表现?

从康熙至乾隆年间(1662年~1795年)是清王朝的兴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简析“康乾盛世”是怎样形成的?试从这一时期西欧和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趋势说明这一盛世景象背后所潜伏的危机及其导致的后果。

司马迁说孟子的学说“迁远而阔于事情”,秦始皇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学说,而汉武帝却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分析说明儒家学说在战国、秦、汉的不同地位及其原因,指出儒家学说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方面的特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