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中三组数字为某生物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在各时期中的变化数据。试分析回答:
组号 |
间期 |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末期 |
第一组 |
8 |
8 |
8 |
16 |
8 |
第二组 |
16 |
16 |
16 |
0 |
0 |
第三组 |
16 |
16 |
16 |
16 |
8 |
(1)_________组为DNA的变化数据。
(2)_________组为染色体的变化数据。
(3)_________组为染色单体的变化数据。
下图表示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科学家在进行图中[①]操作时,要用分别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运载体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而结合。
(2)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是法则,可用公式(图解)表示为。
(3)Ⅲ是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虫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细胞中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自交产生F1代中,仍具有抗虫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将上述抗虫棉植株的后代种子种植下去后,后代往往有很多植株不再具有抗虫特性,原因是。要想获得纯合子,常采用的方法是。
(4)下列是几种搭配的密码子,据此推断图中合成的多肽,其前三个搭配的种类(按前后顺序排列)。
[甲硫氨酸(AUG)、甘氨酸(GGA)、丝氨酸(UCU)、酪氨酸(UAC)、精氨酸(AGA)、丙氨酸(GCU)]
以下为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比较示意图,据图回答:
(1)细胞质遗传总表现为遗传。其原因是。
(2)细胞质遗传,杂交后代都一定的分离比。原因是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着细胞质到子细胞中去。
(3)正反交结果不同的一定是细胞质遗传吗?为什么?
。
A、B两图分别是甲、乙两种遗传病在不同家族中的遗传系谱图,请分析回答:
(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人体细胞的中,这种遗传属于遗传。判断的依据是。
(2)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上,这种遗传属于遗传,判断的依据是。
(3)某对夫妇中,妻子患有甲病,丈夫患有乙病,若第一胎生了一个儿子,则该儿子两病兼发的可能性是。若第二胎生了一个女儿,则该女儿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RNA干扰机制如下:双链RNA一旦进入细胞内就会被一个称为Dicer的特定的酶切割成21~23个核苷酸长的小分子干涉RNA(SiRNA)。Dicer酶能特异识别双链RNA,以ATP依赖方式切割由外源导入或者由转基因、病毒感染等各种方式引入的双链RNA,切割产生的SiRNA片断与一系列酶结合组成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激活的RI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Si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双链RNA的基本单位是。
(2)根据RNAi机理,RNAi能使相关基因“沉默”,其实质是遗传信息传递中过程受阻。
(3)通过Dicer切割形成的SiRNA,要使基因“沉默”,条件是SiRNA上有与mRNA互补配对的。
(4)有科学家将能引起RNA干扰的双链RNA的两条单链分别注入细胞,结果却没有引起RNA干扰现象,请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
(5)RNA干扰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时,可以先分析乙肝病毒基因中的,据此通过人工合成,注入被乙肝病毒感染的细胞,就可以抑制乙肝病毒的繁殖。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是经常使用的研究手段。某科研所做了如下几个科学实验,请仔细阅读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将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用3H标记后,放在普通培养基上繁殖两代,并跟踪检测子代细菌DNA的放射性,如下图。该实验有力证明了DNA分子的。
(2)如下图所示,科研人员合成了一段含15N的特定DNA片段。用它作为探针,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检测待测标本中的遗传信息。这项技术的原理是。
(3)这项技术目前可应用到下列哪些方面(填字母)。
A.肝炎等疾病诊断 | B.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
C.修复有缺陷的基因 | D.检测饮用水中病毒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