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关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苏德战争的爆发加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②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
④1942年初,中、英、美、苏等26国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起,中国医书对疟疾的记载较多且有相当清楚的认识。出现这种医学知识的主要背景是

A.三国以来, 中印双方来往频繁, 行商客旅将疟疾传入中国
B.西晋末年, 华北居民大量南徙, 在湿热环境中感染者日众
C.南北朝时, 南北往来频繁, 游牧民族免疫力弱, 感染者众
D.北朝之时, 胡族入居中原, 将北亚草原特殊疾病传入中国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时期最可能是:

A.东汉 B.东晋 C.北周 D.北宋

某位学者比较近代史上两种政治经济制度,指出:“‘乙主义’可算是因著‘甲主义’而产生的一种变态。‘甲主义’提倡各种经济因素公平而自由的交换,是以个人的私利观作主宰。‘乙主义’则从整体利益出发,以政治力量强迫消灭私有经济,干预生产经营。”上文中,“甲主义”、“乙主义”分别是指:

A.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B.资本主义、共产主义
C.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 D.共产主义、新保守主义

英国诗人但尼生在1847年写下一首诗:“男人在户外,女人在家里/ 男人使剑,女人拿针╱ 男人有脑,女人有心/ 男人发号施令,女人顺从遵行╱ 若不如此, 混乱必行”这首诗反映出十九世纪中叶的哪一种观点:

A.下层阶级因经济改善, 主张女性不必外出工作, 可以赋闲在家
B.平民阶层因工业革命后工作机会大减, 主张女性应该在家工作
C.中产阶级主张女性不应该外出工作, 认为男、女内外必须有别
D.妇女阶层因性别意识高涨, 主张女性不需负起家庭经济的重担

一位演说家称许:我们的政治体制最完美,政府由国王、贵族、平民三者组成,互相制衡,法律保障人人平等,以确保社会秩序,人民享有自由。这位演说家所说的体制最可能发生在:

A.五世纪的东罗马帝国 B.十八世纪的英格兰王国
C.十九世纪的美利坚合众国 D.二十世纪的大日本帝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