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出,利用速度传感器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
斜面的倾角
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的右端与在竖直面内的用内径光滑的钢管弯成的“9”形固定轨道相接,钢管内径很小.传送带的运行速度v0=4.0m/s,将质量m=1kg的可看做质点的滑块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的A端.已知传送带长度L= 4.0 m,离地高度h=0.4 m,“9”字全髙H= 0.6 m,“9”字上半部分圆弧半径R="0.1" m,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10 m/s2,试求:滑块从传送带A端运动到B端所需要的时间.
滑块滑到轨道最高点C时对轨道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滑块从D点抛出后的水平射程.
如图所示,水平平台的右端安装有滑轮,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与滑轮相距l的平台上,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有一轻绳跨过定滑轮,左端与物块连接,右端挂质量为m的小球,绳拉直时用手托住小球使其在距地面h高处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放开小球,系统运动,求小球做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及此时绳子的拉力大小.
设M=2kg,,l=2.5m,h=0.5 m,μ=0.2,小球着地后立即停止运动,要使物块不撞到定滑轮,则小球质量m应满足什么条件?
宇宙中存在由质量相等的四颗星组成的四星系统,四星系统离其他恒星较远,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四星系统的引力作用.已观测到稳定的四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一种是四颗星稳定地分布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均围绕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周期为;另一种形式是有三颗星位于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项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其运动周期为
,而第四颗星刚好位于三角形的中心不动.试求两种形式下,星体运动的周期之比
.
(选修模块3-5)(15分)下列物理实验中,能说明粒子具有波动性的是
A.通过研究金属的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证明了爱因斯坦方程的正确性 |
B.通过测试多种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发现散射射线中有波长变大的成分 |
C.通过电子双缝实验,发现电子的干涉现象 |
D.利用晶体做电子束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
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有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这群氢原子能发出种谱线,发出的光子照射某金属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则该金属的逸出功应小于eV.
近年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取得了重大进展,它利用的核反应方程是
H +
H→
He+
n.若
H和
H迎面碰撞,初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
H、
H、
He、
n的质量分别为m1、m2、m3、m4,反应后
He的速度大小为v3,方向与
H的运动方向相同,求中子
n的速度
(选取m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不计释放的光子的动量,不考虑相对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