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一个时期里我国面粉出口情况(单位:关担)
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
分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得出的判断有 ( )
| 年份 |
1914年 |
1915年 |
1918年 |
1920年 |
| 面粉出口量 |
不足7万 |
接近20万 |
超出200万 |
接近400万 |
①中国小麦产量迅速增加 ②海外市场对小麦的需求增加
③国际市场粮食供应商减少 ④中国小麦种植技术或面粉加工技术迅速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④
D、②③
如图,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
|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如图,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购买棉布(见图)。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曾长期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上述政策的变化表明
①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②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国际舆论曾评价新中国某一“开放行动”是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 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
如图,该图为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视察沈阳飞机制造厂时拍摄的相片。该厂建成应在
| A.建国初期恢复发展经济时期 |
| B.“一五”计划时期 |
|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 D.“文革”十年间 |
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 A.缺少必要的资金 | 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 |
| C.劳动力素质较低 | D.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