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复兴”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积极整治环境 ②扩大工业规模
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④大力发展传统产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下图是“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右图是“该城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最合适的厂址应布局在城市的
A.东北方 | B.西南方 | C.东南方 | D.西北方 |
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不低于
A.50米 | B.75米 | C.100米 | D.150米 |
下图为某工业收益随空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3题。该工业可能是
A.家具厂 | B.炼铝厂 | C.电子元件厂 | D.制糖厂 |
图中显示该工业布局的理想区域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图中空间费用曲线先减后增的主导因素是
A.地租费用、市场近便 | B.市场近便、工资 |
C.工资、政策影响 | D.地租费用、交通费用 |
读福建省某山区县1960-1990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回答1-2题。
年份(年) |
森林覆 盖率(%) |
耕地面 积(km2) |
年降水 量(mm) |
气温年 较差(℃) |
河水含 沙量(%) |
粮食总 产量(万吨) |
人口 (万人) |
1960 |
39.7 |
100.6 |
1560 |
18 |
1.3 |
9.9 |
41.5 |
1990 |
20 |
132.8 |
1080 |
25 |
3.8 |
12.5 |
62.8 |
从1960年至1990年,下列各项统计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森林覆盖率 | B.河流含沙量 | C.人均耕地面积 | D.人均粮食产量 |
造成该地30年中粮食单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耕地面积增加 | B.人口增长过快 |
C.毁林开荒导致气候恶化 | D.农业科技发展 |
下图表示某地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1-2题。影响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的变化 | B.市场需求的变化 |
C.科学技术的发展 | D.国家政策的变化 |
图中④阶段比③阶段更有利于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
A.引进了新的蔬菜品种,更适合在当地种植 |
B.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投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
C.增加了科技投入,提高了经济效益 |
D.通过农副产品的综合循环利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农业生态平衡 |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或保护的区位因素是
A.温度、地形、水源![]() |
B.温度、土壤、地形、水源 |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 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