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至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域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以上材料均摘自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回答:
(1)马士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你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简述你的理由。
(3)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参战以后,妇女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战争期间有600 万以上的妇女首次参加工作,相当于过去的两倍。1941~1945 年就业的美国妇女年龄普遍比以前就业的女性大,且多为已婚妇女。这一时期的就业范围也空前广泛,不仅有秘书、打字员、档案管理员、速记员、中小学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等传统职务,而且原来被男性占据的国防工业也涌入高达200 万的妇女,增长46%。(她们)还亲自参加到战争中去,有很多妇女还在海外服役,足迹遍及欧、非以及太平洋战场,以她们的出色表现向世人显示了美国女兵的风采。做女佣的黑人妇女的数字从72%下降到48%,在工厂劳动的黑人妇女的比例却增长到几乎19%。
——摘编自周良君《试析二战期间的美国妇女解放运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妇女就业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鸦片战争以后,各国列强纷纷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各族人民面临着的共同命运和共同责任,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推动着中国民族整合的进程。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资产阶级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乃“合五族而成”。中国境内各民族,主要是汉、满、蒙、回、藏五族“共享国家的权力,共担国家之义务”,“各于政治上有发言之权”,共享“立于平等地位”,“国家之事, 由全国五族人共组织之”,用“政治改革” 来实现“五族一家”。
——摘编自熊坤新等《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的时代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提出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公元954年至公元959年,后周世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显德元年)己未,(世宗命令赵匡胤)一概简阅,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老弱赢小者去之,诸军士伍,无不精当。由是兵甲之盛,近代无比。……戊戌,诏宰臣李榖监筑河堤。役丁夫六万,三十日而罢。(显德二年)正月乙未颁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是岁,诸道供到帐籍,废寺院凡三万三百三十六,僧尼系(编入)籍者六万一千二百人。……诏禁天下铜器,始设立监铸钱。除朝廷法物、军器、官物及镜,并寺观内钟磬、钹、相轮、火珠、铃铎外, 其馀铜器,一切禁断。
(显德五年)乙丑,楚州防御使张顺赐死,坐(定罪)在任隐落榷税钱五十万、官丝绵二千两也。(显德六年)二月庚辰,发徐、宿、宋、单等州丁夫数万浚汴河。……又疏导蔡河,以通陈、颍水运之路。
——摘编自薛居正《旧五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世宗改革的历史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济贫法》是由一系列法律组成的一个体系,救济或赡养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1662 年制定的《居住法》规定各教区有救济贫民的义务,但各教区出于财政上的考虑只对本地区的贫民提供救助,对外来贫民则不愿提供帮助。1795年出台的斯频汉姆兰制度,规定“每个贫苦而勤劳的人每周应得到3先令维持自己的生活,无论这笔钱是来自他自己或是他家庭成员的劳动或是来自济贫税的补贴”,劳工工资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的部分由教区补贴,亦称工资补贴。这导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造就了贫困、鼓励了懒惰,对贫困劳工“帮助过多和没有帮助都会同样损害人的感激和自立精神”。
材料二 18 世纪末期以来古典经济学思想已为英国社会尤其是上、中层社会所接受,成为了主流的经济思想,人们开始相信自由放任理论才真正符合当前的经济要求。1834 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主要内容是:一、组建“英格兰和威尔士济贫法委员会”,使之负责全国贫困救济的管理,包括贫民、济贫院、儿童教育等方面。……三、济贫院纪律严苛,受救济者按类别分区居住,有能力的人必须接受强制工作。——摘编自高潮、徐滨《英国1834 年济贫法改革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根源》
(1)根据材料,指出1834年济贫法相比以前有何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34济贫法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人也,亦无定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摘编自李贽《藏书》、《焚书》
材料二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的发展的起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
(2)材料二评价的“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李贽思想主张产生的相同时代背景。